胃腸功能紊亂是腹部手術后患者常見的臨床癥狀,目前普遍認為腹部手術操作及麻醉等可造成腸壁內源性運動活性的神經性抑制,從而導致胃腸道推進性蠕動消失,出現腸功能恢復遲緩及腸麻痹,還與手術損傷程度、身體情況、吻合口水腫及感染等諸多因素有關。胃腸功能盡早恢復,患者就能早進食、早下床,能減少補液量,減少咽部、肺部、泌尿系感染,減少深靜脈血栓形成,有利于全面康復。
中醫學認為腹部手術后損傷人體元氣。氣虛血行不利致血脈瘀阻,氣機不暢,以及手術時瘀血留滯等導致腸道氣機不利,氣郁血阻。或者由于手術后破壞了氣機的正常運行,升降失調,腑氣下行不暢,致使胃腸運動功能障礙,出現排氣、排便停止。腑氣不通、氣機不暢是術后腸功能障礙的根本原因。故調理宜應根據腑以通為順的原則。疏通腸道,恢復其傳送、吸收和消化功能,調理胃腸氣機,調和氣血。理氣寬腸腹帶的主要藥物為木香、枳殼、大黃、乳香、吳茱萸、小茴香、冰片等,具有理氣活血、通腑寬腸、行氣通便功能。其調理機制:中藥中的有效成分在水溶性大分子的傳遞作用下,經皮膚滲透,藥物成分吸收進入血循環后作用于腸道,并在腸道內被細菌代謝、分解,所形成的產物刺激腸壁神經叢,增加腸蠕動而促進排氣排便,達到通便的目的。
腹部術后,尤其是縱切口術后,患者由于咳嗽、翻身等因素造成腹壓增加時,可引起傷口疼痛加劇,甚至造成縫線脫開或組織撕裂,使傷口裂開或部分裂開形成腹壁疝,尤其肥胖患者更加明顯。腹帶是外科常用材料。大多數患者在腹部手術后需捆扎腹帶,以減輕腹部張力,保護切口,防止刀口裂開。在常規調理的基礎上,應用理氣寬腸腹帶捆扎。借助透皮吸收原理,可減輕腹脹癥狀,促進腸功能的恢復,有利于患者及早進食,減少住院時間。
理氣寬腸醫用腹帶能促使腸蠕動恢復,防止術后腹脹、腹痛、腸粘連,避免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縮短術后恢復時間,減輕術后疼痛效果良好,且方法簡單,護理方便,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